在明代的李時珍所著作的《本草綱目》中,有這樣一段: 「 豹足 ,象形也 。萬歲 、長生 ,言其耐久也 」,就是在形容今天的主角,還魂草,再惡劣的環境,它也可以頑強生長,因此才有了還魂草這個名字。
生長形態
還魂草一般都是生長在比較陰悶、潮濕的位置,例如巖石縫壁、河畔岸邊,個頭比較小巧,但是枝葉形態很特殊,莖部直立生長,高度一般在十公分左右。莖上有須根,好似樹根一般盤扎在四周;
葉片的形態就更美了,和其他植物不一樣,它的葉片一般都是輪狀生長, 好似鱗狀,呈覆瓦狀密密麻麻地排列著,非常整齊,如果水源足,葉片是青綠色的,如果水分不足,則有點灰蒙蒙,遠遠看起,好似一顆微型的小樹。
名字由來
必須先強調一點,還魂草并非小說中那種可以讓人「死而復生」的神草,而是指代它頑強的生命力,它的學名是卷柏,還魂草只是民間對它的一個說法,千萬不要搞混了。
那麼,還魂草的生命力有多頑強呢,之前就說過,還魂草一般都是生長在巖石縫隙中,這些位置水分少,溫度又高,但是還魂草依舊可以正常生長,當溫度高時, 它的葉片會卷縮成一團,好似枯死了一般,可是清晨一場雨露,馬上又能讓它們換發生機;
最特別的一個地方,就是還魂草的遷徙能力,不要以為只有動物才能遷徙,還魂草也可以遷徙避禍,主動尋找水源較足的的地方;
因為還魂草一般都是生長在山上的巖石中,如果這個位置長時間干旱沒有水源,它就期待自我保護機制,把自己的根系從土壤中抽離出來,葉片收縮在一起, 好似一個小球一樣,并借助風力、重力,并從巖壁上滾落下去,去尋找水源充足的位置。
一旦遇到水源,或者空氣比較大的位置,這些卷縮的還魂草,原本干癟、枯黃的葉片,馬上就會舒展開,并變得飽滿青翠,好似換發新生一樣,非常神奇,因此,爬山時遇到「還魂草」,別不好意思,順手挖一棵,養在家里有好處。
醫用價值
「舒卷藏生道,枯榮秉性靈。 一枝通百脈,九死煥初青」這句詩句對還魂草的評價,一旦都不過分,如果還魂草只是有這種神奇的生長變化,它在民間的評價也不會那麼高的;
在李時珍的數據中就有介紹, 還魂草有「收斂止血」的功效,使用方法也特別簡單,可以把還魂草的葉片收集起來,之后把它們燒成灰,平時上山砍柴,如果被割傷了,加點菜油和還魂草葉片灰就可以止血。
不過,現在很少有人用還魂草的葉片來「收斂止血」,更多的人,是將還魂草作為一種盆栽植物來養護,前面介紹過,還魂草的植株形態特別美,好似一顆袖珍小樹,如果用于盆景養護,觀賞價值也特別高。
養護方法
不過,也有一些花友表示,還魂草在野外生長狀態那麼好,怎麼自己盆栽養護時,基本上都以收空盆告終呢;
原因特別簡單,在野外,還魂草具有遷徙能力,如果水源不足,它可以遷徙到其他地方,但是盆栽時,整個植株就被固定在這個位置,根本無法移動,水分又得不到補充,生命力再頑強,也會干枯而死。
所以,盆栽還魂草的時候,如果想把它作為盆景類植物養護,建議在配土的時候,就多用點心,一般商家配送的土壤都是泥炭土,建議在服盆之后,給它更換一下, 用顆粒營養土,也就是將一些大顆粒基質與腐葉土、營養土等,按照3:7的比例混合;
如果你是手殘黨,總是忍不住想給這些花花草草澆水,配土時,盆底先鋪一層蛭石,之后再覆蓋新土,這樣澆水的時候,水分就不會殘留在底部,破壞根系生長,但是,建議還是采取多噴霧少澆水的方法,濕度高,還魂草的葉片形態會更青翠、飽滿;
還魂草最好還是放在半陰的位置養護,雖然它也可以露養,但是露養水分流失太快,顏色容易變得灰蒙,而且澆水不到位也會影響它的狀態,因此放在半陰通風位置養,省心省力。
提高審美
如果想讓還魂草的形態更美,單株養護的話,可以用 長方形、橢圓形的淺紫砂盆,或黑褐色的淺素燒盆或者淺瓷盆來盆栽,并在盆面鋪一層麥飯石,在顏色上形成一種黑綠相間的狀態,自然有一種古香古色的韻味;
但是,個人還是建議將還魂草和其他盆景結合在一起,例如把 羅漢松、黑松、荀子、九里香等大型盆景共同栽種,還魂草有微型小樹的外形,外加一些假山假水,古韻十足,觀賞性就更高了。